您所在的位置:
首页
佛学大辞典
杂语佛学大辞典

杂语

三关 三处之玄关。就法门而言。
三十六部神王护三归人 佛说灌顶经一曰:“佛语梵志:是为三十六部神王,此诸善神凡有万亿恒河沙鬼...
三千年一现 谓优昙华也。法华经方便品曰:“如是妙法诸佛如来,时乃说之,如优昙钵华,...
三千床座 以身为床座,遍三千世界也。大论曰:“假使顶戴经尘劫,身为床座遍三千,若...
三夫人 五梦经谓悉达太子有三妃:第一夫人瞿夷,第二夫人耶输,第三夫人鹿野。探玄...
三头八臂 梁书扶南国传,俗事天神,以铜为像。二面者四手。四面者八手。手各有所持,...
三季 印度之历法分一年为春夏冬三季。一年之三时季也。
三密六大 地水火者身密,风空者语密,识者意密。
三密配属 天台以轨统收一切之三法。真言以胎藏界之三部又三众摄属一切之三法。今于三...
三念五念 念佛三遍五遍也。法事赞下曰:“种种法门皆解脱,无过念佛往西方,上尽一形...
三惑同异断 三惑同时可断,抑异时可断,别圆二教不同。别教为隔历三谛次第之三观,其三...
三慕达罗 Samudra,译曰海。见华严疏钞七。又作三母捺罗娑[言*我]罗Sa%...
三拔谛 与三跋致同。
三敬 讽诵文一通中始中终三所置敬字始为“敬白讽诵之事。”次为“仍所修如件敬白...
三日耳聋 五灯会元曰:“怀海禅师谓众曰:佛法不是小事,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,直得三...
三时坐禅 早晨之坐禅(粥后已时),晡时之坐禅(申时),黄昏之坐禅(戌时)也。见象...
三昧父般若母 智度论三十四曰:“般苦波罗蜜多是诸佛母。父母之中母功最重,是故佛以般若...
三曼多 Samanta,三满多又作三曼陀。译曰:等、普、遍。
三曼陀犍陀 又名三万陀犍提Samantagandha,译作普熏。道神足经四曰:“彼...
三条椽下 僧堂之床,每人之座位横占三尺许,其头上之椽有三条,因指禅床曰三条椽下。...
三极少 三种之极少者。如一极微为物质之极少,一字为名之极少,一刹那为时之极少。...
三波多 Sama%pta,译曰成就。已竟护摩时所用之语也。见诸仪轨诀影七。
三牟提耶 Samudaya,译曰集。四谛中之集谛。说见贤愚经十二。
三界慈父 谓佛也。以佛垂教导迷于三界之众至于善所故也。
三百会 【参见: 三百六十会】
三百六十会 或曰三百会,禅家诸师言佛于一代中说会多之套语也。非有经论之典据。碧岩十...
三百由旬 法华经化城喻品说,有导师欲率众越五百由旬之险难至宝处,恐众疲倦而还,遂...
三磨钵[身*(耽-耳)] 数名。俱舍论十二曰:“十大印达罗为三磨钵[身*(耽-耳)]。”梵Sam...
三祇 三阿僧祇劫之略。菩萨修行之年时。
三索 法华火宅之譬。诸子出门外索羊鹿牛之三车也。【参见: 火宅】
三舟观月 宗镜录曰:“三舟共观,一舟停住,二舟南北;南者见月千里随南,北者见月千...
三落叉 Laks!a,密教说念诵陀罗尼之数,谓之三落叉。落叉原为数名,十万曰落...
三跋致 Sampatti,又曰三拔谛。译曰发趣。见玄应音义三。
三轮清净偈 心地观经一曰:“能施所施及施物,于三世中无所得,我等安住最胜心,供养一...
三迷 Sama,译曰等。平等之义。均等之义。见大日经疏九。
三那三佛 Samyaksam%buddha,三耶三佛之误。
三部数珠 佛部为活儿子(菩提子),莲华部为莲华子,金刚部为噜拏啰叉子(金刚子),...
三重圆坛与四重圆坛 现图曼陀罗与经疏所说异。依现图则上下四重,左右三重,故约于前后而云四重...
三铢 天人之衣轻妙而其重仅三铢。璎珞本业经下曰:“梵天衣重三铢。”【参见: ...
三阶五疑 西方要决通三阶行者对于净土念佛门之五疑。五疑者:一、厌娑婆欣净土者,凡...
上[贝*亲] 奉上[贝*亲]财也。言下[贝*亲]者其意同。见象器笺二十。
上供 供物于佛前祖前而奠之。曰上供。见象器笺十四。
上手 谓上方也。见象器笺二。
上求本来 与上求菩提下化众生同。本来为众生之真性,即佛性菩提也。
上肩 禅林之用语。谓居己位之上者云上肩。见象器笺五。
上间 禅林之用语,凡人向堂,己身之右为上间,法堂方丈(南向)则东,僧堂(东向...
下堂 朝粥饭毕,下僧堂也。见象器笺九。
下棒 禅宗之师,执柱杖打学人,谓之下棒。五灯会元七曰:“德山禅师小参,示众云...
下炬 又曰下火,秉炬火葬式,最后导师以炬表示火葬亡者之意。
下钵 禅僧之食法中,僧堂在单之僧众将吃粥饭时,闻厨前云版鸣,悬于挂搭单上方钵...

热门查询工具

热门资讯